在货运领域, OCR 技术已经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涵盖了票据识别、证件识别、车牌识别等多个关键业务场景。

01背景

在现代货运领域,票据管理、证件审核和车辆审核是物流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些环节确保了物流运作的顺畅和合规性。随着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司机和车辆加入平台。处理的票据、证件和车辆信息量不断攀升。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增加了企业的审核时间和运营成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OCR (光学字符识别)技术成为货运行业的关键工具。OCR 不仅能够识别票据和证件上的关键信息,还能准确识别车辆上的车牌号,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录入和管理,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种技术的应用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处理大量信息,减少了人工干预的必要性。

货运票据和证件的种类繁多且格式复杂,这对OCR技术提出了挑战。然而,随着与深度学习算法的结合,OCR 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识别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应用OCR,企业大幅减少了对人工录入的依赖,降低了人工成本和错误率。同时,自动化识别和实时数据更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各种审核需求,优化工作流程。

02业务应用

传统的票据、证件及车牌数据处理需要人工逐行输入,费时且易出错。而 OCR 能够自动识别票据、证件及车牌上的信息,并将其迅速转化为数字文本。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处理速度,还显著减少了人为错误,同时也减少了物理票据的存储需求,便于后续的检索和管理。通过对票据、证件、车牌上关键信息的提取,如:日期、金额、发票号等,能够显著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这种自动化处理方式特别适合于大量票据的批量处理;实时处理能力是OCR技术的另一大优势。通过OCR快速识别,票据和证件信息可以在一秒钟内被处理完毕,支持实时数据分析和决策。

2.1票据审核

票据本身存在多种不同的样式和格式,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字体、布局以及包含的信息种类等。此外,实际应用中票据的打印质量也千差万别,可能受到打印设备、纸张质量、打印墨水或碳粉的种类以及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质量参差不齐。

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往往依赖于固定的规则和模板,难以适应这种多样性和变化性,因此在处理不同样式和打印质量的票据时,其识别准确率通常较低。而采用图像分类算法与OCR技术,可以利用深度学习等先进算法对票据图像进行更精细的特征提取,从而有效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图像分类算法能够识别票据的类别,而OCR技术则专注于从图像中提取文本信息,两者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处理票据内容,大幅提升自动化处理效率和准确率。

以高速小票为例,下图展示了不同样式的高速小票:

高速小票关键信息的识别过程,如下所示:

2.2证件审核

货拉拉在处理司机上传的图像时,经常会出现图像传错位置或上传非相应证件照片的情况。为确保关键信息的准确识别,系统首先对上传的证件进行初步判断。它能有效过滤掉不相关的图像,确保只有相应证件的照片进入下一步的识别流程。这种前置图像分类模型不仅提高了整体识别的准确率,还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的必要性,提升了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处理效率。通过这种方式,确保了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以身份证为例,如下是身份证识别流程示意图:

2.3车辆审核

在车辆审核中,车牌号的核对至关重要。审核员需仔细检查司机上传的图像,逐一比对车牌号码,并将信息录入系统。这过程要求细致的人工操作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而维护车辆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然而,OCR技术可以显著简化这一任务。通过自动识别和读取车牌信息,OCR减少了人工比对的时间和错误率,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和安全性。这使车辆管理更加快速和可靠,为系统的整体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如下是车辆审核中,车牌号的识别流程示意图:

03算法方案

在货运领域,由于图像的种类多种多样,我们通常在进行OCR之前,先对图像进行分类。这一步骤至关重要,能够确保后续数据处理的准确率和效率。通过图像分类,我们可以判断图像属于哪个特定类别,如票据、证件或车牌等。每种类别需要不同的OCR识别策略,因此分类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识别模型和参数。图像被分类后,我们便进行OCR识别,提取图像中的文本信息。接下来,我们根据图像类别,提取相应的关键信息。例如,从票据中提取票据号码、日期、金额等数据,从身份证中提取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等,从车牌图像中识别车牌号码。

最后,经过信息提取和验证,系统输出结果。这一连贯的流程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准确率,还显著提升了整体效率,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这样,企业能够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率。

3.1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分为四层:
  • 数据层:负责图像数据的存储;
  • 算法层:通过不同的算法,对图像进行计算,并输出相应的结果,以实现复杂的业务需求;
  • 功能层:将算法能力封装为具体业务功能,提供相应的功能接口和服务;
  • 应用层: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不同场景的应用。

系统架构图如下所示:

3.2算法实现

不同类型的图像在布局和内容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要求OCR算法采用特定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识别效果。我们通过图像分类模型和OCR模型算法结合的方法,首先用图像分类模型对图像的类别进行判断,再经过OCR模型进行识别,可以显著提高OCR系统的识别准确率和处理效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应对不同图像类型带来的挑战,还能够优化处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开销。

3.2.1图像分类模型

图像分类模型在OCR技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系统的性能,包括提高识别准确率、增强鲁棒性、优化处理流程和提高处理速度。通过预先对输入图像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指导后续的OCR处理步骤,使整个系统更加智能和高效。我们通过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票据做前置分类,判断图像等类别,然后进行OCR识别。

如下为图像分类模型网络结构,主要包含三部分:

  • a.卷积层(conv)
  • b.池化层(pool)
  • c.全连接层(FC)
3.2.2OCR技术实现流程图如下所示:
OCR技术流程中涉及的关键步骤:图像预处理:
  • 去噪:去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清晰度。
  • 二值化:将图像转换为黑白二值图像,提高对比度。
  • 几何变换:调整图像角度和比例,确保文本水平。

文本检测与字符分割:

  • 文本检测:识别图像中的文字区域。
  • 字符分割:将文字区域分割成单个字符。

字符识别:

  • 将分割后的字符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文本格式。

后处理:

  • 对识别结果进行校正和优化,提高准确率。

文本检测和字符识别算法:

1)文本检测算法

文本检测是指从图像中识别并定位文本区域的过程。早期的文本检测依赖于手工特征和规则,如边缘检测和颜色分析。这些方法在简单场景中效果尚可,但在复杂背景下往往表现不佳。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基于深度学习的文本检测算法,能够自动提取图像特征并进行文本区域的定位。

常见的文本检测算法:

CTPN(ConnectionistTextProposalNetwork):CTPN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能够生成文本行的候选框,擅长处理长文本行和水平文本。

CTPN模型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CTPN算法利用VGG16的卷积层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图。通过3x3滑动窗口扫描,特征图被转化为特征向量,并传入双向LSTM网络,以捕捉文本的序列特征。LSTM的使用有效得利用了上下文信息,提升了检测准确率。随后,特征向量进入全连接层,进行垂直坐标回归、分类得分和水平平移量回归的预测。这些结果确定了文本建议框的位置和形状。最后,CTPN算法合并并微调这些框,以形成完整的文本行并提高检测精度。DBNet(DifferentiableBinarizationNetwork):DBNet引入了可微分的二值化模块,提升了文本边界的精确度。其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对弯曲和不规则文本效果好。DB模型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传统图像分割算法通常在获得概率图后,采用标准二值化方法处理,将低于阈值的像素设为0,高于或等于阈值的设为1(如下所示)。然而,这种二值化方法不可微,无法在深度学习网络中实现端到端优化。
为解决此问题,DBNet引入了可微分二值化(DifferentiableBinarization,简称DB方法)。该方法通过逼近标准二值化的阶跃函数,使二值化过程可微(如下所示),从而能够参与网络的梯度反向传播,提升模型的优化能力。
2)字符识别算法基于CTC的CRNN算法,网络架构如下所示:该架构包括三部分:
  • 卷积层:从输入图像中提取特征;
  • 循环层:预测特征序列的标签分布;
  • 转录层:将预测的标签分布转换为最终的标签序列。

04展望

在货运领域,OCR 技术已经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涵盖了票据识别、证件识别、车牌识别等多个关键业务场景。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数据录入的效率,还减少了人为错误,为物流和运输行业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然而,目前的OCR技术通常需要依赖多个模型来应对不同的识别任务,这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大模型的发展,如Transformer架构的广泛应用,OCR技术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大模型通过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泛化性能,有望简化现有的多模型架构,实现对多种识别任务的统一处理。这不仅能够降低系统的复杂性,还能通过共享知识提升识别准确率。

我们将积极探索大模型在OCR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整合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我们期望开发出更加高效、准确且适应性强的OCR解决方案。这将包括对现有算法的优化,以及开发能够处理更复杂场景和多样化数据的大模型系统,从而推动货运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