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流程沟通群交流中,每当有谈及流程架构的话题,同行们总是不约而同地看向华为、美的、富士康等业界巨头。然而,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这些企业的成功并非仅仅因流程架构的完美,更多的是它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优势。在成功的光环下,它们的一言一行似乎都成了真理,而相比之下,那些资质平平的企业则仿佛做什么都显得不尽如人意。

但真相是,企业的成功往往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它并非是一个可以简单复制的模板。

中小企业不宜盲目追随标杆

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在构建或优化自身的流程架构时,切莫盲目追随这些标杆企业。你们的每一步决策都应基于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和设计才是王道。标杆企业的做法固然值得参考,但绝不能成为束缚你们思维的枷锁。

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在管理层面,无论是流程还是制度,有时会出现过度复杂化、追求形式主义的倾向。大企业的流程架构看似高深莫测,实则往往缺乏实际意义。

举例说明:LTC

接下来,我们以LTC(从销售线索到回款)流程为例,深入探讨中小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一套高效且实用的LTC流程架构。

认识LTC的本质

在大型标杆企业,LTC是一个端到端的销售流程,涵盖了从销售线索产生到最终回款的全过程。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品牌和口碑还没上来、业务量未形成规模时,花那么多的精力关注前端ML(管理线索)和MO(管理机会点)没有意义, 这个时候可以把焦点放在接订单后的出货环节上,包括新产品开发管理、订单管理、生产和出货回款管理。因为中小企业客户相对较少,快速出货、给客户留下好印象,才是促进后续合作、提升业界口碑的关键。

识别涉及的IT系统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产品开发管理、订单管理、生产和出货回款管理环节涉及的常见IT系统包括OA、SAP、PLM和SRM等。这些系统在企业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支持流程的高效运行。

梳理IT系统的信息传递顺序

为了确保LTC流程的顺畅进行,中小企业需要梳理这些IT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顺序。以下是一个典型的LTC流程信息传递顺序:

客户首先下达采购订单(PO/PR),若产品为新品,则启动产品立项流程,包括开模、EVT(工程验证测试)、DVT(设计验证测试)、PVT(小批量验证测试)直至量产准备。

随后进行订单评审,包括建立物料清单(BOM)、交期评审及成本核算。销售人员在SAP系统中创建订单,之后由PMC部门在SAP系统中进行订单确认。SAP系统根据BOM及供需情况运行物料需求计划(MRP),通常在每周四(特殊情况除外)将需求转化为采购单。

接着,SRM系统生成送货排期表,并接收供应商在SRM系统中回复的交期。

WMS系统用于打印送货单,并在WMS系统与SAP系统中完成采购单的收货流程。

来料后,在SAP系统中进行来料检验,如有特殊情况需通过OA系统进行MRB(物料审查委员会)特采评审。

之后,按照生产计划的大顺序进行工程核料,开具工单,并按工单领取物料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需报告工时,成品完成后入库,随后安排成品出厂,并最终跟进客户回款进展。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