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4年7月在北大纵横管理年会上的分享。讨论了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强调了数据在现代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数据被视为生产要素,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而信息则是有人的主观解释和分析结果。还提到了华为公司的实践,强调了数据管理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以及华为公司如何通过数据化管理应对市场挑战。此外,还提到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国家标准,并鼓励企业通过评估来提高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最后,强调了以业务为导向,建立全员的数据文化,实现内部和跨系统的数据共享,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今天我们在谈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找到继续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能。前段时间,我听黄奇帆先生的报告,听他讲到,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去找旧质生产力的边际改进,要找的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他谈到了五个新,其中一个就是新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物质生产的必须的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最基础的要素。
我们在谈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之前,先花一点时间理解一下什么是数据。
我们经常看到,数据经常跟信息、知识、智慧放在一起做比较。数据跟信息、知识、智慧有蛮大的不一样。数据是客观事实原始的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我们先看前半句吧,数据是原始的记录。是原始的记录,也是客观的记录。数据,英文叫data, d-a-t-a。在台湾地区,data是被翻译成资料的。什么是资料?上古时代。我们记录在龟背牛甲上面的那些个花纹,那些个裂纹,后面被叫做甲骨文的东西,那也是资料。那也是今天所讲的数据。数据其实不仅包括了今天我们存储在电脑里的那些东西,还包括了记录在纸张上的,记录在磁带上的,记录在胶片上的,等等,存放在博物馆和图书馆的那些都是资料,都是数据。
信息是什么?信息是人的主观的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有人的因素在里边的,数据是客观的。
举例子,36.5,写在纸上也好,存在电脑里也好,它就是36.5,一个客观的记录。它是什么东西,它表达什么意思?要加人的解读进去。人怎么解读,人得知道36.5的背景是什么?36.5来自于一支体温计,那么人就理解了36.5是体温。36.5度是体温,是一个information,是确定的信息。或者,36.5,来自于体重计,还是36.5,它就会被解读成是36.5公斤,是一个人的体重,表达的是一个人的肥胖还是瘦。还是36.5,来自于一条尺子,那么,这个36.5就是公分或者是米。
那么理解了,Information是确定的,被人认知的,具有一定的确定的意义。数据就是客观记载在那个地方的一个符号,是一个资料。
知识是什么?知识是组织内部对信息采取行动、认知和识别以及理解的能力的集合,知识是能力的集合。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机会成为知识。知识是人类沉淀信息长期积累,抽象以后,用来对信息做处理,对信息做识别的能力。
智慧又是什么?智慧是社会或者文化长期积累的知识,学问。是知识的进一步升华,是经得起、经得了时间沉淀的知识。智慧,更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求索。
那么过去有数据,今天有数据,为什么过去的数据没有成为生产力或者没有成为生产要素,今天的数据就成为生产力,成为生产要素了呢?
我以为,过去数据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放在龟背牛甲上面,还是放在绸缎纸张上面,它被开发被检索,被利用被加工,难度都比较大。近二三十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e化的数据、电子化的数据,无论它存在光介质,还是磁介质,还是我们电脑介质里边,这些数据都容易被检索,容易被加工,容易被利用。以至于,它要么成为我们加工数据成为数据产品的载体,或者成为我们预测未来,我们去做其他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有利的、决策的工具。
正如大家所认识到的,有数据跟没数据大不一样。我们今天的人已经习惯于依赖数据去做出决策,依赖数据去做出判断了。数据,成为今天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所以说数据成为今天生产资料当中的要素。
孤立的数据价值是有限的,堆叠起来的大数据就会产生奇妙的价值。一盏明灯,它只能起到照亮的作用。两盏灯更亮一点,三盏灯再亮一点。但是。一群的灯,就不仅仅是照亮了。从卫星上看下去,叫热力图。一个城市的明灯,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的规模。从卫星看下去,灯的集中,灯的明暗,透视出就不是仅仅的亮与暗了。透视出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透视出哪一个板块经济更发达一些,哪一个板块经济贫瘠一些。
也是这样的道理。一辆车走过的印子就是一辆车走过的印子。两辆车的印子,三辆车的印字无非是多了两条辙,还是多了四条辙。我们搜集到透视到一个城市的车的轨迹,就可以抓出来一个城市的经济的热力。哪一个板块是城市经济更发达的部分,哪一个部分交通更拥堵一些。
那么我们通过电力的数据,用电的数据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组织,一个城市的经济的发展情况,推断到他近一段时间订单的情况,判断到他的偿债的能力。我们再进一步。通过电信运营商,移动服务的运营商拿到一组脱敏的数据,掌握一个楼宇的经常活动的人群的结构,如年龄结构、消费结构、性别结构,有了这样一些数据,我们在楼宇去精准地投放电梯广告,楼宇广告,效果是不是会更好呢?
怎么衡量数据的价值?现在我们经常还是用三种办法,分别叫做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
所谓成本法,如果是外购的数据,包括了外购数据的支出,相应的税款,外购数据拿进来以后,我们在加工过程当中,比方说做标注,比方说进一步的加工,我们在上面花的人力成本。那么以这些成本为依据来计价,那么是成本法计价。
市场法计价,就是市场竞价,市场愿意接受的价格了。
收益法计价,是把这个数据集用于某个固定的业务,放上去,带来业务的收入的增量,以此增量为依据去定价。
实际应用当中,各有所长。但在现在,今年我们都在谈到数据资产入表,会计处理的时候,我们能够接受的还只能是成本法计价。对数据资产价值用成本法评估以后,如果是自用的数据,可以放在无形资产的科目下,用来销售的数据放在存货的科目下。
如何管理好数据?这是各个企业都在关心的问题了。
在2019年。我们国家发布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这个国家标准,2021年以后特别是2022年,工信部发布大数据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时候,特别提出,要普遍地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标准的宣贯工作。两三年以来,各级各类企业积极踊跃参加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标准给各企业带来数据管理能力提升的最佳实践。
标准从八个方面,我们也讲是从八个维度指导企业如何做数据管理。它就包括了数据战略、数据应用、数据治理、数据架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标准和数据生存周期。我们讲的是以评促建,以评提质。所谓以评促建,是以标准对企业数据管理能力的评估这样一个活动来促进企业建立完整的数据管理能力。以评提质,是指通过企业贯标,来提高数据管理的能力,提高数据的质量,提高数据应用的水平。我现在所在的赛宝认证中心,是这个标准一开始宣贯的、最早的推动者,也是最早的评估机构。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的一家在2021、2022、2023,获得全国优秀评估机构的机构。到目前为止,我们也是评估企业数量最多的评估机构。我们给企业提供围绕数据管理成熟度提升所做的培训、咨询以及标准的评估工作。
华为公司是经过我们评估的最优秀的企业之一。华为公司在DCMM评估过程当中,获得第五级也是最高等级的荣誉。华为公司的实践,基于这样的能力的建设,也助力华为能够顺利地走出危机。华为公司在重压之下仍然能够遥遥领先,也得益于在数据管理、在数字化转型这条路上走得早走得实。
在2019年,美国把华为公司列入实体名单,在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事情发生以后,那么在很短的时间,华为公司能够面对百万级的产品物料清单,做出决策,做出判断,能够挑选出哪些是会受到威胁的,很快地找到这些可能被断供的物料的替代方案。能够那么短的一个时间实现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的连续性,使生产经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2021年的3月,苏伊士运河搁浅了一条商船,华为公司在48小时之内就梳理出大概有28艘的货船在路上,28艘的货船上面,有我们华为公司400多个货柜,那400多个货柜涉及到123个客户,123个客户的4000多份订单在交付的路上。那么拿到这些数据以后立马做出决策!立马做出调整!订中欧班列也好,迅速提高欧洲那边的产能也好,这些决策使得可能受影响的123个客户可能受影响的4000多个订单,几乎是没有受影响,按时做到了交付。能够有这样的效果,在突如其来的大事件面前能够有这样及时的反应,使业务连续性,使客户,使客户的订单,客户的项目按时交付,都是数据管理在这个时候发挥了作用。
做数据治理,做数据管理也是这样。我们一定要以业务来驱动。以业务来驱动,是内生的动力。使得数据的战略服务于我们业务的战略。文化是基础,成为我们全员的行动。成为全员的行动,才能够长久。
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太一样,基础不太一样。我就以基础比较弱的企业来当背景来举例子,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掰碎表格开始做起呢?所谓掰碎表格,我们不要再看固定的,加工过的报表。我们能够把报表,一个电子表格也好,或者说从系统里边查询得到的报告也好,能够揉碎了看,横着看,竖着看。能够不同的表格联系着看。这是一种基础的数据素养。
建立用数据说话的文化。每个数据都能找到数据背后的逻辑,每个数据都能找到数据背后的证据。能够习惯用穿透式的查询,一层层往下追。让这成为一个习惯。
讲数据可视化,什么时候用什么图,直方图、折线图、还有饼图,还有各种各样的图,什么时候用什么图,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发现哪一类的问题,这也是一种基础的数据应用的能力。从数据可视化去做。内部数据开放共享,跨系统的数据共享,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我们在谈数据交易数据变现以前我们在企业的内部,是不是能够先把数据流动起来?之后,我们再去谈数据驱动的组织建设,数据驱动的系统建设,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变革,数据驱动的生态建设。
像华为公司讲过的一样,数字化转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数据也是这样的。数据是长期的工作。我们经常讲。久久为功。我总结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在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的路上一起去求索。
开通会员,获得更多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