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丝留言,“现在关于数字化的话题不流行了,企业生存都是问题了还转啥数字化”。

从某个方面说这位朋友说的在理,也是实情,或许也是出于好意提醒老杨,毕竟想在互联网这个流量为王的世界里生存,讲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内容很重要。必须要掌握流量的密码,你所知、所懂、所擅长的并一定是互联网平台所感兴趣的。虽然大家都是在平台上发视频,能被平台所推流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运营能力。这位粉丝所提的意见不无道理,也反映出了两个方面的实情:

第一,在线下实体企业生存艰难,大部分传统企业都暂缓或停止了数字化建设;

第二,在市场环境影响下,关于数字化的话题已热度不再,线上的关注度自然也在下降。

企业生存都是问题,真的不需要数字化了吗?

在当前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大部分的传统企业纷纷开启降本增效模式,有的企业甚至发出要员工抵押房产供企业贷款的号召。

企业生存如此艰难,在领导意识里一直认为是投入且价值体现不明显的数字化,自然是第一批优化考虑的目标,因为数字化在企业里扮演的角色一般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在大部分传统企业里,技术从来都不是第一生产力,难以创造可见价值。比如虽然市场舆论一直在喊什么“工业4.0”,而大部分企业的实际能力其实还没突破2.0。传统的经验思维依然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对数字化认知的缺乏,导致管理者表面上看是不愿转、不敢转,而实际可能是对管理现状安逸的“懒得转”,或者是对未来管理模式的恐惧,导致其害怕转。

所以当企业生存压力来临时,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无非还是“降本增效”,但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降了表面的本,丢了实际的效。也就是说浮于表面的可见成本下降了,比如人员优化,降低了可见的人力成本。但关键核心的管理问题依然坚挺,仍然在产生着巨大的浪费,比如管理流程问题,如不做管理上的变革,效率依然是难以提升。

而数字化系统让一切业务数字化、管理数据化,让管理更加透明,让经验管理的问题得以暴露。但可惜的是,部分企业明知有问题而不改之,并不是企业不需要数字化工具,而是企业缺乏变革的魄力。

企业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到底需不需要数字化?

这是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取决于可见价值。

一方面,在生存压力下企业迫切需要寻找一种改善现状的方法,“降本增效”不失为一种见效最快的办法。在管理成本上是做最直观的减法,相比之下数字化先要做的是成本投入即做加法,且可见价值并不明显,还存在烂尾风险,所以大部分传统企业首选“降本”。

而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对数字化的深度认知与驾驭能力。很多传统企业领导认为不做数字化靠经验管理企业一样可以生存,不懂数字化导致用不好、很难用、还不如不用。

所以在如此情况下,为了生存大部分传统企业选择在“降本增效”模式下缩减数字化预算、优化数字化组织、暂停数字化项目。从这一切操作看来,企业为了保生存降成本边缘数字化已成事实。

企业管理边缘数字化,并不等于企业彻底抛弃了数字化,或者说彻底不用数字化。因为在当前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数字化技术已彻底改变、颠覆我们的生活。无论从服务层面、合作层面,还是监管层面,都在倒逼企业必须要应用数字化。企业利用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企业应顺势而为。

这个“顺势”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基础是认知。所以企业需要注意的是,数字化并非领导意识里拯救企业于水火的灵丹妙药。数字化只是工具,不是神话,需要的是融合与应用能力。数字化其实就如一把双刃剑,企业用的好提效率,用不好伤自身。

数字化在企业不受重视,同时受影响的不仅是信息部门而是整个的生态,尤其是第三方的服务商生存也日趋艰难。

正如网友留言的那样,现在企业都不谈数字化了,即使做数字化项目也是非常谨慎。所以当项目信息出现时,一大波的服务商会为此争的头破血流。为了拿单,一些服务商会超低报价,比如前段时间网上传某软件公司中标的项目竟然与最高报价相差800多万。行业人士看到此消息无不惊讶。圈内人士都在纷纷猜测如此低价中标如何交付,既对企业又对软件公司深深的担忧。当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该软件公司超低价中标也是为了“活着”。但能不能如投标时承诺的那般保障交付质量就不得而知了。

低价中标、卷价格,能保障软件公司获得项目,但不能保障有利润。利润才是生存的根本,卷价格无异于饮鸩止渴。如何提升产品、实施与服务质量成就客户才是根本。所以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才是真正考验的时刻,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但风停了首先面对的就是生存问题,该何去何从?

在高度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保生存,也需要突破。这个时候企业管理就在变与不变之间徘徊,传统与数字之间选择,但往往是经验与稳定比数字化更占据优势。所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突破需要管理者的魄力与勇气,同时更加需要策略,因为相比传统经验数字化有太多的未知风险,有太长的价值体现时间,有太多不可控的因素,难怪现在的粉丝都说数字化不流行了,企业不做数字化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