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营销和供应链是企业成功的三大支柱,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
过去,三驾马车中的产品和营销在前面疯狂跑,供应链在后面拼命追。
因为市场还不饱和,竞争者较少,在巨大的需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消费者宁愿牺牲一些供应链的体验来换取稀缺的产品。
供应链的矛盾虽然有,但并不突出。
例如品牌汽车因为核心器件短缺而断供,消费者宁愿提前打款预订也不愿放弃购买,甚至还误以为这是厂商的饥饿营销。
今天这样的情况虽然还有,但只在极少数稀缺商品或者高端品牌上会出现。大部分的商品市场供给充分,市场竞争一片红海。
产品和营销只有比拼谁的变换速度更快,谁的渠道更宽、更准,才有可能在今天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过去勉强还能跟得上的供应链,今天不仅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甚至还极有可能把企业拖入死亡的深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市场部想在抖音上做个活动,供应链备多少库存合适?
假设这边市场部刚刚选好了某位大牌主播,准备好了数百万的库存摩拳擦掌冲一把,偏偏倒霉碰上了这位主播翻车,一分钱货都没卖出去。怎么办,怪谁,怪运气不好吗?
再如,老产品卖得不好,原本打算下个月赶紧退市,却发现供应商那里还有上千万的专用原材料库存备着。管还是不管?不管,让供应商慷慨赴死吗?
过去,我们还可以用时间来填平供需之间的沟沟壑壑。“库存多,慢慢卖吧”,“库存不够,让消费者等着吧”,“没事的,反正需求总是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
但是今天,产品切换的频率极高、营销变化的节奏极快,供应链的响应如果不快,弹性如果不高,还是像以前那样选择被动躺平,希望通过时间来磨平一切的话,等来的只有企业的灭亡。
怎么才能让供应链快起来,不仅仅只是能跟得上产品和营销的节奏,甚至还能够跑在它们之前给予一定的参考指引?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能达成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数字化!
我们需要在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三者之间构建起互通互联的数字化能力来实现快速高效的协同。
1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PLM、PDM等)
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研发、上市、成长、成熟、直至衰减和退出,其每个阶段的营销和供应链都应有与之匹配的策略和规则。
例如某个成长期的产品,销量稳步上升,营销的方向是提升用户触达,扩大用户规模;供应链的方向是以量换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采用较为激进的备货策略。
但是对于衰退期的产品,做法则有可能完全相反。
过去,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可能是数年甚至是数十年,今天大部分的产品生命周期有可能短于一年,甚至只有数周或数天。
企业为了应对竞争,常常有几十上百成千款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无论从协同的复杂度,还是协同的及时性来看,如果没有一套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系统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2 营销和用户管理数字化(CDP、DMP、CRM、DCP等)
数字化时代,营销的数字化是最先被实现的。今天我们提营销时,往往会提到很多数字化时代才有的词汇。例如,流量分配、用户标签、行为轨迹等。
我们通过CDP实现客户数据的资产化,通过DMP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通过DCP管理营销活动的日历和节奏,通过CRM管理客户关系等。
无法想象,在线上线下,直销分销,私域公域多头并进,纷繁复杂的营销及市场环境中,仅凭大脑我们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搞清楚其中的逻辑关系,把握住背后的商业机会。
更何况,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和变化。在动态的竞争中,在赢家通吃的时代里,谁能够掌握先机,先发制人,谁才有可能获得盈利,继续留在这场游戏中。
仅仅营销快和准也是不够的,还要兄弟部门的火力支持。你这边正轰轰烈烈地狙击着对手,眼看就要拿下市场,供应链部门却说原材料不够了,产品部门却说替代品还在开发中。作为营销市场的负责人,除了能骂人,还能做什么呢?
3 最后是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IBP、S&OP、CPFR等)
供应链响应速度和弹性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供应链的特性,例如链条的长度、供应的周期、链主的地位等,也取决于供应链和产品及营销市场的协同深度。
如果前台营销马上要搞一场全国性的大活动,临近活动还有三天才告知供应链部门活动的具体策略和方向,而活动所需的商品备货期至少三个月,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无法配合。
如果产品部门计划将某款老产品退市,用新产品替代,供应链部门毫不知情,还在对老产品的专用部件大规模地进货,其后果可想而知。
过去我们还能够通过传统的S&OP机制,拿着Excel报表来逐个协调这些问题。
但是今天,当产品SKU的数量几何倍增加,营销的节奏高频率调整时,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就演变成了一张动态的复杂网络,上面有着不计其数的变量,每一个关键变量的调整都有可能对网络形成影响。
谁还有能力完全凭借人脑进行管理?
这个时候,只有架构好产品、营销和供应链的数字化体系,并厘清和定义好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数字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管理,才有可能实现这个时代下的高效协同。
4 三驾马车会完全被AI取代吗?
可能有些人会担心,未来产品、营销和供应链三者的协同会完全被AI取代吗?笔者认为短期不会,长期也不会。
短期内,数字化更多是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做好统筹判断。长期来看,只要规则设立清楚,一些简单的协同的确可以交给AI,但对于那些复杂场景下的协同只能由人来解决,更何况即便是简单的规则,也是需要人为基于经验和流程建立的。
产品、营销和供应链这三匹马,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最慢的那匹决定了马车的行进速度,最快的那匹还有可能把马车弄翻。
只有三者协调步伐,节奏一致,马车才有可能高速前进!道理虽然简单,但真的要实现,谈何容易。
数字化的进程何尝不是这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