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化转型 背景】
十年前,跟老家的一位企业家联系信息化选型工作,当时他的企业很小、我的行业认知也很嫩,就是满腔热血觉得我们的系统好,后来建立了合作;
十年后,机缘巧合又与这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得知规模翻了好几番,数字化建设推行的也是如火如荼。几百万请了咨询公司,原来的中型版本ERP也升级到了集团版,组建了专业的信息部,下一步计划搞PLM、OA、全系统集成……
老乡见老乡,两眼泛着光,不能对外人说的都吐露了出来。他表达:
1、咨询公司和ERP团队没配合好,导致ERP过度讨好咨询公司而做了很多不适合团队的操作;
2、两边均未从数据基础做梳理规范,导致现在多个系统多张皮;
3、现在骑虎难下,自己选的系统推翻也不行、继续也跟吃了鳖一样,想找个信得过的团队做粘合太难;
4、公司走到现在的规模,从管理和系统上都要做转型,但,都说数字化转型要首先改变认知,倒是有个人说说改变哪些认知呀!我现在就觉得,每家告诉的认知就是让我花钱买买买!
【一把手需要做哪些转型认知】
1、对待数据的认知
信息化阶段是业务的数据化转变,而数字化阶段看重数据的业务化支撑,也就是透过数据驱动决策与管理提升。建了很多系统应用,也能够通过很多渠道挖掘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却忽略了最难最重要的环节——数据标准化、数据孤岛打通,前者解决数据一致性的规则问题(数据质量)、后者解决跨系统数据联动应用的问题(数据动态价值)。
2、对待老师傅经验与科学算法的认知
很多管理者认为做计划、做投料、做炉内配比、或者高难度成型时间把控,还是老师傅的经验更靠谱,上软件也没有做到比“脑子”更好用的程度。实则老师傅是有情绪、有作息、有退休的那一天,将经验转成软件落地,成功的前提是要素的全面性、占比、时序,需要不断去平衡,不是一蹴而就。而“驯服”后的数字化平台,能够支持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从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运营,从被动响应市场转向主动预测和引领市场。
3、对待组织变革的认知
如果一把手还在为主管学历、高管素质发愁,那可能还是优先解决信息化如何用好的问题。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是名词堆砌,是两个管理阶段的象征。打造一只快速响应市场、打破部门壁垒、协同高效的团队,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这个过程可能存在洗牌、换血、重组、竞选等情况,是对一把手用人思路上的极大挑战,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从意识到共识、从模仿到自主、从表层到深度、从被动到主动、从成本到价值的转变。
4、对待咨询公司的认知
尤其懵懂不知方向的一把手,不要过度迷恋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给的标准答案,但适不适合自己公司,需要核心团队带着思考看方案。看咨询团队的逻辑与进取,配自己企业的现状与落地。
5、对待软件硬件价值的认知
很多一把手买硬件不眨眼、重硬轻软,认为硬件看得见、是有形资产、能够为盈利带来直接效益;但软件往往被定义为成本投入、晚一点没关系、少投入一点没关系。那还做什么数字化转型呢?赚眼前的钱就可以了。软件是发现并暴露管理问题的工具、也是支撑管理改善的渠道、更是直接提升能效与改善投入产出比的手段。
6、对待软件投入的认知
有些一把手认为“一套软件卖天下,成本早就出来了,为什么还卖那么贵?”,也有些管理者认为“实施顾问一个月多少钱工资,实施服务竟然报价这么高?”。怎么改变这个认知?软件产品需要不断迭代以适应不同业务场景、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不同管理提升要求、需要应对不同环境以及BUG发生等等,需要养着很多产品经理、研发顾问、运维工程师等等。而交付,甲方买的不是人头、是经验。
7、对待流程标准化的认知
如果一味强调软件是否能够100%适合自己企业,那找不到好品牌。数字化转型中,很多管理诟病是需要通过流程优化的,让软件无条件的迁就管理,本身就是数字化倒退。因此,很多数字化转型项目首先做的就是“两化”,数据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写在最后】
数字化软件就像他山之石,能否攻下自己企业这块玉,要看怎么使用以及对待这块石。决定因素不就是在使用人的意识和认知吗?所以为什么总说数字化转型要首先改变认知,至于改变什么,每家企业都会有不同的针对性答案,而不同的解、本质在于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题、相信用心的一把手都能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