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傻白甜”遇上“黑精壮”,信息化≠ 数字化 ≠数智化?

前些年做信息化,主要实现业务的数据化,兴起了ERP、OA、HR、CRM、SRM、WMS等。那时候还不流行咨询,很傻很天真的甲方IT遇上了又黑又精明的乙方,诞生了一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信息化架构。

后来讲数字化,开始炒数据的业务化,用数据抓取和分析展现来支撑业务的快速展现、以最快制定管理决策,所以兴起了BI、大数据、分析云、各种中台、数字孪生等。是因为这些系统唱响了数字化?还是数字化催生了这些系统?或许都有。我还是更多习惯称呼“信息化”,因为大多数企业确实还没做好信息化,把数字化就当作一种时髦。最后追上的,可能是效颦的东施。

现在砖家们又开始推进数智化了,“业务+数据”的智能化。所以兴起了流程分析平台、数字车间数字仓储套装解决方案、集团财资物联网一体解决方案、AI大模型等。这个阶段薅头部企业的羊毛是合适的、毕竟走在前列的永远是少数、尖子生更是少数,但对需要生存的软件商而言,不炒作、无流量,确实需要从“噱头”上下下功夫。

历史系统乱糟糟,做中台?做重构?还是低代码?

良心一点说,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位于信息化建设阶段,又有多少企业打着数字化转型的名义,实质上做的还是“如何把信息化这根阻塞的血管疏通的事儿”。

最近一个月,遇到了不下5家集团化企业咨询数据中台、整体规划重构、低代码建设平台的需求,恰好包含了央国企、上市企业、民营多工厂、中型单组织的序列。说说我的想法:

1、上错花轿嫁对郎,街坊邻居也得多走动。

不少企业现在的管理状况还是:生产计划依靠人工编排,但是考虑因素较多、计划变化大,所以排产效率低;研发试产时专线调机且速度较低, 调机时虽有通用工艺,但更多依靠调机人员经验进行;成本数据人工记录、事后整理,准备率无法保障;参与大量人工统计,易出错、效率低……且不说各部门烟囱林立,部门内的数据都不一定做的对。

对于这样的企业,首先保证家庭内部关系和谐(信息化基础),梳理账目(主数据)、规范家规(流程标准化),是任何转型的基础;然后尝试串门走关系(梳理业务、打通孤岛)。如果定义这是“信息化转型”或者“信息化后期优化项目”也可以。不怕上错花轿,只要内外结善缘,信息化做好了连接、数字化和数智化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2、说说“中台”、“重构”、“低代码”。

这三个事儿,都不是救命良药,连保健品都算不上,我指的是“历史系统多而乱”的背景下。我们认可中台在大量繁杂重复业务下的模式创新、也认可重构平台在“小马拉大车”或者“骡子拉公主”的背景下确实需要重构、更认可变化多样及稳定的商业模式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少开发、低代码”的趋势。

但,上中台貌似是把大量重复而难以标准化的数据与流程统一管理,实质上是掩盖业务陋习与组织诟病的行为,并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对IT团队挑战极高;

系统重构貌似是问题并发处极多,然后繁衍了很多“难用、不适合、选型失败”的声音,自己说的都相信了。其实系统如果不是差距特别大,比如用管家婆管上千人的生产成本、比如用OA构建ERP等这种谬之千里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选型明显被忽悠的问题,一般适配性的系统都可以通过负责任的实施交付满足管理需求。所以往往涉及类似想法的时候,我还是习惯优先诊断现状和根本性痛点,然后配合原系统的重新实施+系统集成的方案来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

再说说低代码平台,这个领域的某些厂商是最新忽悠!有低代码厂商和我说,我们用低代码平台构建了复杂项目制ERP、构建了智造MES、构建了PLM、构建了军工集团化各种共享……遇到这种话术的,抓紧挂电话吧。用友金蝶浪潮这些主流厂商,研究了这么多年还没让用户打分100呢,指望低代码平台让用户自行去构建全业务应用、或者低代码平台的乙方去交付各类需求平台,对不起我不信。这也是扭曲了低代码的定位!

写在最后: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企业信息化建设何尝不是?从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到业务与数据的智能化,这个过程不是靠“吹”、是靠内因驱动下的组织转型,更看有没有善缘能够接触到良心的规划建设乙方。我们理解愿景很伟大、现实很骨感的距离差,导致的企业急躁;更理解发展很快速、系统跟不上的失落感,导致的病急乱投医,但,治病的良药永远是定位病因之后的方子、而非治不好人也死不了人的保健品。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