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开年,数字化转型的话题开始降温,2024年应该是数字化转型热度最高的一年。临到除夕,DeepSeek以黑马之姿杀出重围,直接将数字化转型的热度盖了下去。加之大家返工之后,工作生活重新回到原来的轨道。一切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各种压力并未因为蛇年的到来而揭开新的一页。
是数字化转型过时了吗?
不是!事实是数字化转型即将迎来第一道分水岭。
未来三年,企业和个人都将因为数字化转型而拉开实际的差距,也就是说,经济阶层将会因此被重塑。
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们不再赘述,2025年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意义也在以前的文章中重点分析。为什么大家感觉数字化转型的热度下降了呢?又为什么说数字化转型即将迎来第一道分水岭呢?
首先,数字化转型的热度下降其实是一种假象。
数字化转型热度下降的基本表现是大家议论的少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数字化转型已经过了动员期。第一波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已经开始进入“理性深耕期”。
前期是筹备期,一群人七嘴八舌,讨论是否要数字化转型,这是个集思广益的开放性环节,自然热闹。现在转入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的议题,说话的人自然就少了。这现象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比较常见。发现问题的人多,解决问题的人少。所以就给人一种感觉,谈论数字化转型的人少了许多,其实是无关人员都闭嘴了。
2025年开始,未来三年是数字化转型的黄金时期,政策大力支持,政府积极推动。虽然世界经济局势严峻,但是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依旧是持续增长。但是严峻的经济压力之下,资本整体是收缩观望态度,对于每一项投资都需要更明确的ROI(投资回报率)证明。拿到投资或者自己投资的企业和个人没时间去闲聊,只能俯身做事。没有拿到投资或者没钱投资的人也只能选择退而求其次,迫于成本及生存压力,只能选择优化现有资源,而暂时放弃数字化转型。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AI的兴起,压制了数字化转型的热度,这个说法其实也对,就像是日常的热点新闻,总是被另一个热点压下去。大众的目光总是会被随意牵引到一个新鲜点上。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数字化转型本身就是一种说法,是变革在当下的一种时令性表现形式。AI的发展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种进步,也是数字化转型的一种具象化。
最关键的一点,人性的原因。曾经喊着,渴望着要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和个人,最终被现实扼住了脖子。迷迷糊糊,盲目跟风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要啥没啥,根本不具备转型的条件,干脆就放弃了。所以也不愿意再提起了。也有人积极乐观,觉得只要改变,总是好的。
其实不然,就像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你说我底子差但是我潜力大啊,但是录取分数线在那里放着。这个时候是唯结果论的。而结合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的底子差代表的是他们只能考虑生存问题,数字化转型成功是可以降本增效,但是数字化转型本身需要成本。这不是他们所能负担得起的。
以上就是造成数字化转型热度下降假象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原因反过来思考,就很容易理解数字化转型即将迎来第一道分水岭。
我曾经说过,无论是多大的环境范畴之内,供需都会有一个平衡,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提高单个个体的生产效率。所以,从供需角度来看,供方的数量只能比目前数量要少。国家的未来三年数字化转型赋能专项行动方案也提出,未来三年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本质就是掐尖子。森林法则添了虎翼,未来三年势必会有一批数字化先行者取得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宏观的调控手段,我估计二八定律将会被打破,未来的经济格局,可能二八会变成一九,甚至更严重。
AI的爆发,可能会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一道分水岭,强者恒强是必然的,弱者只能更弱,AI工具将成为强者手中的镰刀,用来奴役和收割。未来阶层或许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创新者,其次是AI,剩下一层就是AI遗民,一群被数字化边缘化的弱势群体。
读到此处的朋友,请自行脑补,或者留言讨论。未来我们会在哪个阶层?现在我们能做点什么?
有一个可以缓解焦虑的消息,数字化转型并不容易,也不会轻易见分晓。所以一切都还来得及。这里浅显的分析一下数字化转型的不易之处,或许大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机会。
1.大多数的企业受困于成本与资源的管理失衡,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在资金分配与政策依赖方面存在分歧。所以企业暂时无法进行实质性的数字化转型。
2.大多企业受困于组织文化与人才断层。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鹰派和鸽派,数字化转型这种颠覆性变革会因为企业的文化保守和员工抵触而搁浅。而且数字化相关的技能短缺和培训不足也是阻碍其转型的重点问题。
3.大多数企业受困于业技难以融合,技术至上理论与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实际转型过程中,工具现行与流程滞后的问题尤其严重。
4.大多数企业担心数据安全与隐私安全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既包含人性的信任危机也包含边缘政治产生的合规挑战。同时,其底层需要还衍生大量的网络安全相关的技术岗位需求。
5.大多数企业受困于平衡生态合作与供应商依赖的矛盾之上,数字化转型追求的链式协同追求的是极速反应效果,其基础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这种平衡一旦参杂人性因素,那么其潜在的失控风险与自主性丧失问题就会爆发。
6.大部分的数字化转型受困于行业差异与标准化的缺失,具体表现就是碎片化需求与规模化供应的矛盾。还有就是目前市面急缺的数字化标准工具。没有标准化工具,数字化转型就不可能真正发挥威力。
当然,有人会想到所谓的“一把手工程”,是的,阻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障碍就是人,先转认知再转型,这句话永不过时。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有企业盲目跟风,只能造成资源浪费,拍脑袋定下的目标大多会偏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无论如何,数字化转型都是未来的必由之路。大家不用起哄了,踏踏实实的分析现状,认认真真的思考,老老实实的做事。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不热了,而是有人已将走的很远了,大家差距拉开了。现在追来还得及,一道分水岭而已,不要等到变成了一道鸿沟,就晚了!